
建強人才隊伍 持續為鄉村振興賦能
我國是農業大國,14億多人口中,近5億在鄉村——《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定》,深耕細培鄉村振興的“肥沃土壤”,更要涵養良好的“人才生態”,堅持用人才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之源”。
用好“源頭水”,著眼本土盤存量。“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破解鄉村振興人才短板,不僅要在“筑巢引鳳”上下功夫,更要努力發掘“源頭活水”,以源頭活水激起人才發展的“一池春水”。要充分發掘本地區在農業技術、鄉村治理、文化傳承等方面有著獨到見解和實踐經驗的“田秀才”“土專家”,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庫,摸清“家底”。同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活動搭建學習平臺,幫助鄉土人才增才干、長見識、開眼界。要對本土優秀大學生、在外創業人員等進行“家訪”,定期組織“茶話會”“鄉賢會”,引導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共同書寫鄉村發展的新篇章。
培優“領頭雁”,立足需求提增量。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要在選樹好“主心骨”上多措并舉、重磅發力。各地區要用好“四算法則”,通過政策扶持做“加法”、破除藩籬做“減法”、優化環境做“乘法”、情感優勢做“除法”等措施,筑巢雁歸、回引人才。組織部門要揮好人才“指揮棒”,選育派優一批有基層經驗、有工作干勁的第一書記、包村干部等加入到鄉村振興一線,發揮“引擎”之效。同時,緊抓“兩委”換屆的契機,將行家里手、優秀鄉賢、大學生、退役軍人、技術人才等選進村“兩委”班子,不斷壯大“火車頭”隊伍,奏響“廣聚英才興鄉村”的“集結號”。
育強“新農人”,展望未來激變量。“新農人”是新農村的“代言人”,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基層黨組織既要做識人的“伯樂”,也要做育人的“名師”,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民,有能力、有技術,愿意扎根農村、服務鄉村的“新農人”隊伍,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要在培育方法上有創新,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將農業專家、科技學者請進農村“大講堂”,為農民普及現代育農知識,實現經驗+科技的“雙飛”。要充分利用農村小廣場等固定場所,開展“田間課堂”“夜間課堂”,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指導等方式培育出更多“身懷絕技”的“新農人”投入鄉村全面振興的“競技場”。
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任務,也是一篇大文章。期待各地進一步打好“組合拳”,涵養“好生態”,走好新時代“興農路”,在實現人才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中譜寫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古攀花)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7363號